《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第 3 讲:幸福是一种随机现象吗

1、积极心理学的作用

从消极的受害者变成积极的作用者,那很困难、艰辛、不公平,但这是你自己的责任,没人会来帮你,能否改变自己的人生,由你自己决定 大部分人类潜能都因此而被磨灭——无论在哪,这都是大部分人类潜能的遭遇。人与人之间,很多团体中,很多大学里或人们自己,这些潜能都因被忽视而磨灭。再强调一次,摆脱消极,不能保证我们变得积极。因此早在 19 世纪 40 年代,梭罗认为,大多数人都活在沉默的压抑中,这是没错的;但弗洛伊德说过,“人们在舒适地麻木”,舒适地麻木,还不止如此,我们要怎样摆脱这种“舒适地麻木”,怎样摆脱“沉默的压抑,得到振奋、快乐、幸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用心经营这些情感因素——幸福不会自动出现,并不是没有痛苦就能感到幸福。因此我们才需要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本质上就是健康模型,健康本源学。健康、生理、心理,情感之源是什么?我们如何让人们从智力上、情感上、心理上、人际关系上、人格上全面发展?我们如何让他们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帮他们摆脱生活中不如意的事?

我们在许多层面上都走了极端。第一个层次:我们是否重视缺点,也就是疾病模型所说的我们要摆脱的缺点。或者说,我们是否专注于优点?当你问别人这个问题,盖洛普组织做了这项研究,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无论是在日本、中国、美国或欧洲,大多数人认为,如果要成功,注重自己的缺点比优点更重要——大错特错。那些更注重优点的人,不仅更开心,从长远来看他们也更成功。这同样适用于领导能力,积极心理学认为,我们至少注重优点的程度要和注重缺点一样多,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自身,我们最注重的是克服缺点,还是培养才能?我们擅长什么,并是否取得了进步?个人或组织的自然倾向是什么,我们是否更注重自己的自然倾向?注重健康的同时也要注重幸福,如果我们是较为积极的话,我们如何活出自己的精彩?如何摆脱痛苦的经历,或积极寻找快乐?如何摆脱悲伤?还是遵循独立宣言行事,追求幸福?

举个例子,下面的两种人看起来非常相似,某人可能每周工作 80 小时,他习惯逃避,逃避家事,逃避处理家事;但他看起来却和下面这种人一样,她每周工作 80 小时,对工作充满热情,表面看来他们一样,但他们的内心感觉很不同。一种是疾病模型,让我们逃避不如意的事;另一种是健康模型,让我们追求激情,追求喜欢做的事。对疾病模型而言,最优水平是零,我们都平平安安,别受伤就好了——再说一次,免受伤害是非常重要的,摆脱抑郁非常重要,但依健康模型来看,这是不够的;让我们超越那种程度,让我们兴奋起来,快乐起来,因为理想状态并不只是放松,它是创造性的紧张状态——当我们“沉迷”之时,那就是我们感到兴奋,为所做的事着迷的状态,那样大大超越了“舒适地麻木”。事实上,在那种状态下会有点不舒适,那是在我们舒适区之外的,可算是我们的延伸地带,不是会让人受伤的恐慌地带,而延伸地带,其中有兴奋,还有点紧张,还可能会有成长。所以,你的目的是什么?你想去哪?你要追求什么?你想逃避愉悦吗?想逃避痛苦吗?你想逃避不快乐吗?还是你想追求幸福和快乐?你更注重你的不足之处,或缺点吗?还是更注重最有利的选择?什么是理想状态?有无形的障碍、零点吗?还是可以继续,寻找到更多的刺激、享受、激情?有一些关于健康模型的可怕说法——因为没有界线,如今它的使用程度,也远比疾病模型少——积极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有更多的研究是关于如何摆脱抑郁,如何发展自己的优点。但幸运的是这就是为什么要学习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之所以重要,不仅让我们从零点上升到正值,积极心理学还帮助我们处理消极情绪,帮助我们处理焦虑不安,处理抑郁和痛苦的经历及情感问题。当我们培养出积极性,我们本质上是自我防御的——我解释一下,过去 10 年多时间的研究发现,处理我们不断增加的抑郁病例个体的抑郁或焦虑,最有效方法是不要直接专注于抑郁和焦虑,最有效的方法是培养积极性和个人优点,培育激情,提出这种问题“我人生中什么是有意义的,我的目的是什么?我为什么在这里,毕业后我真正想做的是什么?”提出这些问题并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人所追求的,不是避免痛苦,而是追求更多快乐,使生活更有意义、更成功。

究其原因,是因为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对付疾病,一是积极心理学方法,它指的是疾病相当于不健康。相对地,健康等于没疾病。我们想一下疾病模式,疾病模式是——我们感到不适是因为生病了,听到吗?如果治好病,就会变得健康,这是个传统的模型,把病治好就会变得健康。这很好,积极心理学模型略有不同,它说的是,“你生病了,是因为你还不够健康,因为你不去追求那些让你健康的东西”,什么使你健康?这我之前已经谈过,追求有意义的生活,人生的目的,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如果不具备这些,疾病就会趁虚而入。两种模型,健康模型和疾病模型的差异,不仅仅是语义上的。疾病模型提倡直接处理疾病,健康模型倡导培养能力、增强自身长处、改善人际关系,帮助人们找到对自己人生有意义的事,和他们的热情所在。

研究证实,乐观可帮助儿童和成人预防抑郁和焦虑,使未来两年的发病率降低一半。 培养能力就是创造一个强大的心理免疫系统。如果我们有强大的生理免疫系统会怎样?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不会生病?当然不是,还是会生病,但是这意味着我们不会常生病;就算病了也能恢复得更快。这就是培养的力量,乐观、追求、意义、规划,正是这些因素的作用,他们会放大并改变我们看待和体验世界的方式,让我们突破框架、引发潜能,使我们能更好地应对不可避免的困难

心理健康必须在以下方面投入更多资源,例如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兴趣,帮助学生发现人生的意义,使他们明确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帮助他们克服身边常出现的诱惑,还有凿掉那些束缚,摆脱杂念,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真实信念。还有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强项。 同时,我们还需要培养积极性,探究如何让我们从零点升到正值,该如何做,这就是积极心理学的作用。总之,“积极心理学运动提醒我们,这个领域已经与过去不同,心理学不仅是对疾病、弱点和伤害进行研究,它也研究优点和美德,治疗不只是修复错误,同时也要塑造正确的东西,心理学关注的不仅仅是疾病或健康状况,还包括工作、教育、洞察力、爱、成长和玩乐;在追求理想状态时,积极心理学不会盲目主观或自欺欺人,相反它尝试用最科学的方法来探究极其复杂的人类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特殊问题

3、幸福不是一种随机现象

在心理学上,改变是有可能的,这点十分重要,下面我用一项研究来说明,明尼苏达州的双胞胎研究,一个在心理学领域非常有名的研究,是两个杰出的心理学家Lykken和Tellegen做的。这个研究是关于基因的重要性,与教育相比,它对性格的影响多大?要如何测试呢?同卵双胞胎,他们拥有相同的基因谱,研究那些被分开抚养长大的同卵双胞胎,因为如果他们由相同的父母抚养,人们会说,“他们这么相似,是因为有同样的成长环境,他们外表一模一样,上一样的学校,有同样的父母,等等”。如果你能找到,出生时就分开了的,同卵双胞胎,在完全不同的环境里长大,现实中能找到这种人,学者发现有很多这样的人,有时甚至在不同的洲长大。他们对这些双胞胎进行了研究,发现一个明显的现象。这些双胞胎极其相似,有时相似之处非常惊人,像有一组双胞胎,他们娶了名字相同的妻子,喝同一种啤酒,为自己的孩子取相同的名字,有些相似之处令人难以置信。有例外,但也只有很少例外。让心理学家更感兴趣的是,他们的个性非常相似,让积极心理学学者和研究幸福和快乐的人,更感兴趣的是,这些双胞胎的幸福和快乐水平非常相似,即使他们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Lykken和Tellegen发表了一篇文章,一篇在80年代非常有影响力的论文,论文题为“幸福是一种随机现象”。论文用以下这句话作结尾,“想变得更快乐,和想变高一样徒劳,只会适得其反”。

这句话有两方面让我觉得不快,这是句非常有影响力的名言,曾被登上《纽约时报》,他们也在电视上说过这话,受访时也说过,这就有问题了。那我们在这里做什么?如果这是那次研究的结果,一项严谨的研究,而不是马马虎虎的轻松的研究,我们能做什么呢?我认为,简单来说,改变是可能的。别盲目相信我的话,下面我来详细阐述这话。有证据显示,人们的确是会改变的,经常接受治疗的人会容易改变。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Albert Bandura的研究表明,人们常因遇到一个特别的句子,读到或听到它,这句话就会改变他们的生活。在书上读到或是有某种经历,有这样一个概念叫做“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还有一种概念叫做“创伤后成长”。人们的快乐水平会上下变化,这是他们的经验之谈,有可靠证据显示,并非每一个人的幸福水平都取决于基因。基因很重要并且影响甚多,还有其它因素和基因一样重要,像Lykken和Tellegen那样,人们常错误地,概括出一个结论,“变化是不可能的”,我称之为“大众的错误”。平均而言,当研究这40或50组被分开抚养的双胞胎,大体看来,他们是一样的,然而,没有单独来看。因为,虽然他们大多数是非常相似的,但并不是全部都一样。

这让我想起一个统计学笑话,在一个平均水深为10英寸的游泳池里,谁会被淹死。只知道平均值,并不知道游泳池的水深,由于该池平均10英寸深,或许它某些区域有20英尺深,如果它是一个大水池的话。同样,当你平均地看这些双胞胎,大体来说,他们都极其相似,但也有少数的异常值。很多时候,这个异常值,这些差异最有趣。因为他们,不只延伸了我们的想象,还让我们能理解,怎样的时间和地点,有可能产生变化,当我们看到了例外——无论是在Lykken和Tellegen的研究,还是别的出现了例外的研究——当发现不是所有的双胞胎都一样,主要的问题,已不再是改变是否有可能,而是怎样实现这种改变。例外证实了那个规律,认为“改变不是可能的”的研究是有害的。设想一个8岁的女孩,她很忧伤,然后在杂志上读到那个研究,研究告诉她,基本上你的基因决定了一切,你与生俱来的一切,将伴随你终生。她会更忧伤,她只有8岁,但会觉得非常焦虑与痛苦,她就会想,“我的人生就是这样,我生来不幸”,那很可能会成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她始终不快乐,这研究让她比以前更不快乐,因为现在她简直是绝望了。

改变是可能的,你知道我经常说,我是教积极心理学的最佳人选,为什么?因为我不是生来就是有“快乐基因”的。从遗传学上讲,我天生就比较容易焦虑,容易得抑郁症,这是经过测试证实的,在后面的课程上我们会谈到。我之所以研究积极心理学,探索心理学领域,正如我第一节课时提到的,是因为我不快乐。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很多这类研究,由于提出了正确的问题,我变得更快乐,个人层面上,是有可能变得更快乐,现在的我比15年前的我更快乐,我希望15年后的我,比今天的我更快乐。这是个终身的过程,但这是有可能的,很多人证实了这是有可能的。

同时,研究必须是真实的,我们并不是要“发明”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查明事实,现实中真正发生了的事实。首先,我认为在健康研究方面,主要的问题是“让我们注重可行的方法”,这是我们过去探讨过的问题。第二,我认为,除了要研究可行的方法,还要研究最优秀的个体。为什么说“最优秀的个体”呢?我们不但要研究人们因何快乐,不要只是研究快乐的人,不要只是研究快乐良好的爱情,让我们研究最快乐的人,让我们研究最成功的爱情,从中学习借鉴。这是个与大众研究完全不同的研究方法。我想说的是,不要研究大众,研究快乐指数最高的5%的人,这样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让我们学习圣人、非凡的人”,这样能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潜能。“如果想知道人类最快能跑多快,那从好的样本中测出平均数是没用的,而应该收集田径类奥运冠军的信息,看他们能跑多快。如果想知道心灵成长的可能性,人类价值道德发展的可能性,我们可以研究最道德或圣洁的人。整体来说,我认为人类历史是人性逐渐缺失的过程。一个记录,人性的潜在极限,实际上一起被低估了。显然,我们平常称之为‘正常’的东西,在心理学上,实际是种大众精神病理,看上去平平无奇却又非常广泛,我们甚至没有注意到它。”,“不要只研究为什么大多数人失败,让我们也研究为什么有些人,但为什么有的人尽管条件恶劣也能成功”,不要只研究整体,整体看来的话,人是不能改变的,让我们来研究改变了的人,真的改变了自身生活,和身边其他人生活的人。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如何批量下载Twitter用户的原始图片

使用ADB不root删除小米MIUI系统自带应用

中国大陆正常收取 Gmail 邮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