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观后


当年央视百家讲坛热播《易中天品三国》这个节目的时候,我并不是特别感冒,最近翻出来这个讲座视频看了一下,感觉还是不错的。当年的央视百家讲坛也因为易中天的品三国节目收视率暴涨,后来才有了更多的学者来讲更多历史、文化类话题。易中天的品三国为什么在当时能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诙谐幽默的讲座模式

专家学者讲座给人的感觉,很多人感觉是一副学究样,专家用晦涩难懂的方式穿插着各种专业词汇,普通听众听几分钟就会进入打瞌睡的困扰状态,但是作为厦门大学教授的他却一反严肃学究模式。三国故事是历史题材,人物事迹发生在距今 1800 多年前,但是易中天在讲解的时候,经常能够穿插各种现代词汇,插科打诨,让观众捧腹大笑。

例如讲到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时,易中天说诸葛亮在城楼上唱起了卡拉 OK;又讲到刘备三顾茅庐请到诸葛亮出山时,说刘备高兴得就像老鼠爱大米(「老鼠爱大米」是当时红遍大街小巷的流行歌曲);讲到某些汉代的动作礼仪时,易中天会现场做动作示范……作为一个大学教授,这些举动是反大众常识的,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2、故事编排和语言组织新颖有趣

如何把一个故事讲好,最大限度提起观众的兴趣?在这一点上,易中天是很擅长的。同样一个故事,你会发现听易中天这个版本至少要有趣很多。例如讲三国先从曹操讲起,而且不是按部就班地讲,从反大众认知开始讲——曹操是被冤枉的,为什么呢?于是巴拉巴拉开始讲为什么,这自然就勾起了观众的兴趣。另外在结构和编排上也尽量让观众容易理解,不会让普通人感觉困惑。例如讲三国就分开魏蜀吴,从魏讲到蜀再讲到吴,而不是一股脑的搞杂糅,增加普通观众的理解负担。

3、反常识的讲述模式

易中天教授在很多广为人知的人物上下了很大功夫。例如大多数人是从《三国演义》这个热门经典电视剧了解三国中的人物的,但是《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人物事迹有很大艺术加工的成分,这就造成了三国人物的艺术形象和历史形象出入很大。易中天就从这个角度出发,最先从曹操讲起——给曹操平反。当然后面还有很多人物,也是从反大众认知的角度讲,特别是诸葛亮、鲁肃这些三国中的经典人物。在大众心目中曹操是个大奸臣,易中天说他不全是,「曹操是个可爱的奸雄」,于是听众就跟着他的节奏进入了三国的故事中。

(对曹操的评价) 

(曹操与诸葛亮的比较) 

(分析孙吴政权)

当然除了上面几点,易中天在讲解三国这段历史时,还是做了很多工作的,特别是阅读了很多有关三国历史的其它大家学者的评论,在讲解的过程中穿插引述,这样就不会给读者这只是易中天个人的「一厢情愿」式的见解,而是有很多专家学者支持的,这也容易让观众接受易中天的观点。

虽然「易中天品三国」这个视频节目在很多历史相关领域的人看来,很多地方都不能登大雅之堂——主要攻击的点是专业度不够,但不得不说,演讲的人如何讲好内容,比内容是不是专业更重要。专业的内容但是不能很好的通过演讲来传递,那再好的内容也白搭了;虽然内容稍欠专业性,但是观众爱看(听),而且喜闻乐见,那么演讲者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

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能够像易中天教授一样,将普通大众不能很好接受的专业内容,通过更容易理解的方式传递给观众,这样知识就真的流动起来了。最后,推荐还没有听(看)过的人去听一听这个讲座(视频版和音频版网上都可以找到)。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如何批量下载Twitter用户的原始图片

使用ADB不root删除小米MIUI系统自带应用

中国大陆正常收取 Gmail 邮件的方法